1.5 谐波
“谐波”这一术语与波形的基本频率有关。在学习谐波之前,我们应该熟悉一些波形的概念。 让我们讨论自然频率和强迫频率这两个主题。
不同谐波频率
自然频率
当一个物体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自由振动时,这种振动被称为“自然振动”。自然振动发生的频率被称为“自然频率”。
强迫频率
当一个物体在外力周期性作用下振动时,这种振动被称为“强迫振动”。强迫振动的频率被称为“强迫频率”。
行波
当一个波在介质中持续向前传播,且在路径的任何点都不会被反射时,这种波被称为“行波”。
驻波
当两个频率和振幅相同的行波在介质中朝相反方向传播时,它们会相互叠加。这种叠加后的波被称为“驻波”。在驻波中,我们可以找到节点和反节点。
基本频率
基本频率被定义为周期性波形的最低频率。它通常用 表示。换句话说,一个振动物体的最低共振频率被称为“基本频率”。
什么是谐波?
谐波是一个频率,它是基本频率的整数倍。一个物体的强迫共振振动会导致产生驻波。在自然频率下,它形成了驻波模式。这些模式是在特定频率下产生的,被称为“谐波频率”或“谐波”。
在谐波频率下产生的声音非常清晰,而在其他频率下,我们得到的是噪声,无法听到清晰的波形声音。
谐波可能出现在任何形状的波形中,但它们主要出现在正弦波中。非正弦波形,如三角波和锯齿波,是通过将谐波频率相加来构建的。通常,“谐波”一词被用来描述由不同不期望的频率引起的正弦波的失真,这些频率被称为“噪声”。
在每一个谐波中,我们都可以找到两个位置,它们是节点和反节点。
节点
节点是沿着介质看起来静止不动的点。它们没有位移。因此,它们也被称为节点。
反节点
反节点是两个节点之间发生最大位移的粒子。这里的一个节点是正的,另一个是负的。节点和反节点如下图所示。
节点和反节点出现在波形中。因此,波形具有谐波频率。基本频率是谐波中的最低频率。因此,在它们之间只出现一个反节点。这个反节点是两个节点的中间。因此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吉他弦产生最长的波长和最低的频率。
任何乐器产生的最低频率被称为基本频率。这也可以被称为波的“第一谐波”。用基本频率的话来说,谐波是基本频率的整数倍。
例如: 等等都是谐波。
由于基本频率的多个整数倍,我们将有无数个谐波,如第一谐波、第二谐波、第三谐波等。
第一谐波
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,基本频率也被称为第一谐波。在第一谐波中,我们有两个节点和一个反节点。
第二谐波
第二谐波包含三个节点和两个反节点。如果我们在第一谐波的两个节点之间设置一个节点,我们就可以得到第二谐波。在第一谐波中,第二个节点将位于两个节点之间,即第一个和最后一个。
第三谐波
对于第三谐波,如果在弦的两端各放置一个节点,得到的波形模式包含四个节点和三个反节点。这意味着第三谐波的波形有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周期和半个周期。图表如下所示。
通过观察上述讨论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反节点的数量等于特定谐波的整数倍。也就是说,第一谐波有一个反节点,第二谐波有两个反节点,等等。
谐波频率的计算
谐波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
如果我们知道波形的速度和波长,我们就可以计算谐波频率。波中有两种类型的谐波,它们是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。例如,一个两端都开放的圆柱体将在偶次和奇次谐波下振动,但一个有一端封闭的圆柱体将只在奇次谐波下振动。
谐波的特性
我们听到的大多数振动都是由谐波引起的。例如,吉他、小提琴甚至人声的音乐声音。谐波也被称为谐波分量。谐波的特性取决于乐器或波形的振动。
因此,一般来说,振动是产生谐波的原因。振荡器不过是一个移动或振动的乐器。部分谐波会产生与全谐波不同的频率。但是,长长度和细线的乐器会产生精确的谐波频率。
它们只产生一个精确的谐波。在基本频率的整数倍下出现的频率被称为谐波频率。
人耳无法清晰地听到所有谐波。非谐波频率的频率被称为非谐波频率。在这里,许多谐波结合在一起形成声音。非谐波声音对人耳是可听的。
例如:第一,我们经常看到的学校铃声和教堂铃声。第二,古董唱碗是其他只在谐波频率下振动的例子。谐波的一个重要特性是,所有谐波在基本频率下都是周期性的,然后谐波的总和也在基本频率下是周期性的。
谐波和泛音
高于基本频率的频率被称为“泛音”。一般来说,泛音存在于乐器中。泛音取决于乐器的音调。由于音调会因乐器而异,泛音的发生也会有所不同。通过混合/组合泛音,我们可以获得乐器的基本音调。
观察上述不同乐器(小提琴和钢琴)产生的声音输出。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,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音符,它们的泛音不同,最终它们的声音也不同。这意味着乐器的泛音可以影响其声音输出。小提琴的锯齿波形表示更尖锐的声音,而钢琴产生更纯净的声音,更接近正弦波。
长度与波长的关系
为了得到长度和波长的关系,我们再次观察所有谐波。即第一、第二、第三谐波。我们都知道正弦波的波长是“lambda”。谐波也被表示为正弦波。让我们计算
从第一谐波来看,在第一谐波中,弦的两端是固定的,它们被称为节点。当有振动时,导线上下移动,形成一个反节点。因此,这个图形像一个半正弦波。因此,波长的一半
从第二谐波来看,第二谐波中有两个反节点,因此有两个环。从第一谐波我们已经计算出一个环等于半个波长。因此,这里有两个环,总共一个波长。
从第三谐波来看,在第三谐波运动中有三个环,每个环包含半个波长。因此,所有三个环的总和是 个波长。
从所有这些谐波来看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对于第一谐波,我们有一个反节点,对于第二谐波有两个反节点,对于第三谐波有三个反节点。因此,对于第 次谐波,有 个反节点。
因此,通过推导长度和波长关系的公式,我们得到
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公式写成如下形式
对于第一谐波:
对于第二谐波:
对于第三谐波:
对于第 次谐波:,其中 是一个整数。
长度与波长的关系在谐波中的数学关系如下表所示

谐波的缺点
谐波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性能。谐波的缺点如下:
- 谐波会降低配电网络中电力供应的质量,可能会导致多种负面影响。
- 谐波可能会增加有效的均方根(RMS)电流,从而导致配电系统的功率损失。
- 第三次谐波的累积增加可能会导致中性导体过载。
- 谐波会增加电信号的噪声水平。
- 谐波可能会干扰供电电压,从而导致敏感负载的错误操作。
- 谐波会在通信线路和电话线路中引起干扰。
- 谐波会影响供电电感与功率因数电容器的电容水平之间的谐振。
简而言之,谐波会在电力系统和电信系统中引起以下问题:
- 设备发热
- 设备功能异常
- 设备故障
- 通信干扰
- 熔断器和断路器误动作
- 工艺问题
- 导体发热
谐波示例
我们已经知道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谐波频率,这里我们来看一些谐波的例子。
示例
许多振荡器,如拨动的吉他弦,会在许多频率下振动,但这些并非谐波,通常被称为部分谐波。因此,当我们取一个细长的振荡器时,频率会出现在谐波范围内。为了确定谐波发生的确切位置,我们首先需要计算波形的基本频率。
让我们以一根产生谐波频率的吉他弦为例。将弦的两端固定并安装在吉他结构中,这样两端就无法移动。我们已经知道,谐波波是由驻波产生的,它们有节点和反节点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两端都是节点,因此存在反节点。因此,本身就存在一个谐波频率。基本频率是最低的频率,因此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反节点。这个反节点位于两个节点的中间。因此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吉他弦产生最长的波长和最低的频率。
任何乐器产生的最低频率被称为基本频率,也称为第一谐波。